青年人才成长故事-孙娜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在大连工业大学有这样一位青年教师,她勤奋坚守在工作岗位,早已忘记了假期的舒适与惬意;她忘我投入科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辽宁省自然基金指导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以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去探索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发展的技术革新;她不忘初心,将科研成果服务于食品加工制造企业,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她就是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孙娜教授,1988年出生,2015年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入朱蓓薇院士团队工作。短短几年间,她先后被学校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破格晋升为教授,入选第三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有幸成为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孙娜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自觉将自身价值的实现过程融入到党和国家的教育科研事业中去,将个人前途融入国家民族命运,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绽放出美丽的青春芳华。
导师引领和栽培,脚踏实地明确奋斗方向
五年前,刚刚博士毕业的她,怀揣着对科研和育人的热爱,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初入职场便荣幸地成为了朱蓓薇院士团队的一员,面对着平台优越的科研条件以及团队硕果累累的产业化成果,她踌躇满志,对科研充满了理想色彩的期许。朱院士常常教导青年教师,“我们做科研啊,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做基础研究要瞄准前沿,立地就是科研成果要产业化,服务于社会,既要做的高大上,又要能够接地气。”她感觉自己似乎确定了奋斗目标,充满了干劲。
然而,刚刚成为一名高校“青椒”的她,每天忙碌于教学、科研及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之中,随着时间流逝,渐渐陷入了焦虑和迷茫,不知自己的科研方向应该定位在何方,不知如何与产业结合。恰逢此时,经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推荐,孙娜获得了第三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的支持,受到了托举导师朱蓓薇院士的亲自指导。朱院士看出了她的困扰,多次抽空找到孙娜谈心,沟通想法,帮助她梳理发展思路和研究重点,指导她做好发展规划。记得一次交谈中,朱院士语重心长地说,“科学问题要源于产业需求,要试图去了解产业存在的问题,从生产中凝练科学问题,再应用至生产之中”,谈到科研方向,朱院士教导她,“你要思考你是做什么的,将来要为哪个产业服务”。作为孙娜的青年人才托举导师,朱院士就是她的知心人,不仅在工作中为她指点迷津,不遗余力的提携和栽培她,在生活上朱院士也给予孙娜无微不至的关怀,记得孙娜产后不到两个月就回到了实验室同研究生一起开展实验。朱院士看在眼里,动容地说“不要太要强了,有什么困难跟老师说”,她顿时感觉心都化了,是朱院士帮助解决她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她能够轻装上阵,更快地找到团队中最适合自己的舞台。在托举导师的指引下,她在做好基础研究的同时,积极投身于科企对接工作,参与同仁堂横向项目《辽参营养企业标准制定》以及辽渔集团横向项目《南极磷虾肉的基础技术研究及系列新产品的开发》,参与制定了企业标准5项。
对于青年科技工作者来说,很多时候成长较为缓慢,不是不够努力,可能是努力的方向不对,加上自身经验不足,不会立刻意识到问题所在,此时就需要多与导师、前辈沟通交流,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学会个性化培养,拓宽学术视野
近三年来,中国科协、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为被托举人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交流平台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使她跃上更高的舞台,助她迅速成长。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的青年企业家与科学家论坛,使她零距离接触到许多科研界与产业界大咖,有机会得到了更多知名学者的悉心指导,有效拓宽了她的学术视野。同时,学会组织的“青年学术沙龙”为她提供了展示学术的机会,搭建了青年学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她结识了很多充满科研激情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那里他们切磋交流,碰撞出多角度、多层面的学术火花。
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推荐,被托举人孙娜有幸参加了中国科协党校青年科技人才国情研修班。此次会议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结合专题讲授、现场教学、访谈交流、情景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使她深入了解到科技在多个领域的创新创业功能,增强为创新型国家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加强政治引领,被托举人孙娜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坚定了科研理念。
潜心研究,砥砺前行助力健康中国梦
孙娜自博士毕业后,结合自身优势,融入团队的研究方向,开展海洋蛋白资料开发与利用研究。海洋生物种类占全球物种的80%以上,被誉为“蓝色粮仓”,海洋蛋白资源为人类提供了17%的蛋白来源。然而这些蛋白资源除了部分直接食用外,很大部分低值蛋白资源被当作食品工业废料,不仅是对生物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引导食品产业向营养与健康方向发展。那么,如何面向国家营养健康需求,有效利用低值海洋蛋白资源,变“废”为“宝”,是她一直在攻关的科学问题。
在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的支持下,她以海洋蛋白资源高值化利用为着眼点,以解决矿物质吸收与生物利用率低的问题为突破口,开展了海洋蛋白功能挖掘与利用研究。然而,科研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以海洋蛋白肽为载体构建矿物质生物递送体系的过程中,孙娜曾经碰到一个困扰她很长时间的问题,海洋蛋白肽与矿物质在体外组装得如此完美,可是一遇胃酸就会发生解离,那么如何保证矿物质的有效递送并被小肠细胞吸收?她顿时感觉前期的研究工作白费了。幸运的是,朱院士总是会抽时间定期跟她交流研究进展情况,及时发现了她的瓶颈问题,为她梳理研究思路;同时,研究小组组长林松毅教授及时召集孙娜和参与实验的研究生一起讨论,在实验细节的设计上为她出谋划策。在朱院士和林教授的指导下,她带着研究生经过反复实验,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蛋白分子自组装角度揭示了海洋蛋白肽经胃肠道生物递送矿物质背后的奥秘。
通过科协的资助、学会的培养和导师的亲历指导,被托举人孙娜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达8.519,在一区TOP期刊上发表2篇封面论文;以第1完成人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1项。这些成绩与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密不可分,虽然该项目实施仅有三年时间,但对她个人成长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风华青年生逢其时,梦想激越重任在肩。”未来孙娜将进一步踏实勤奋、不骄不躁、坚持不懈,不断探索海洋食品加工技术与产业经济结合的新途径,乘着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持续不断地为我国海洋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和健康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